黄鹤楼

仙人去后词人去,但见长江日夜流。
江上白云应万变,楼前黄鹤自千秋。
沧桑易使乾坤老,风月难消今古愁。
惟有多情是春草,年年新绿满芳洲。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永恒与人事变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历史沧桑的感慨。

前两句写仙人飞升、文人墨客相继离去,只有长江日夜奔流不息。这里用"仙人"和"词人"的离去,暗示着辉煌历史的消逝,而长江的永恒流动则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中间四句用白云变幻、黄鹤楼屹立千年的景象,对比人世间的沧桑变化。诗人感叹天地易老("乾坤老"),但无论经历多少岁月,人们面对美景时产生的愁绪却始终未变("今古愁")。这种愁不是简单的伤感,而是对生命短暂、历史无情的深刻感悟。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用年年新绿的春草象征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在一切都在变化消逝的背景下,唯有春草年复一年地生长,给荒凉的沙洲带来生机。这个结尾给全诗带来一丝温暖,暗示虽然时光无情,但生命总会以新的形式延续。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黄鹤楼、长江、白云等意象的对比,把历史沧桑感与生命活力完美融合,既有对逝去时光的怅惘,又暗含对未来的期待,容易引发读者共鸣。

张维屏

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因厌倦官场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官归里,隐居“听松园”,闭户著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