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同前)

前岁栽桃,今岁成蹊。更黄鹂、久住相知。微行清露,细履斜晖。对林中侣,闲中我,醉中谁。
何妨到老,常闲常醉,任功名、生事俱非。衰颜难强,拙语多迟。但酒同行,月同坐,影同嬉。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远离功名、悠然自得的晚年生活图景,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上片写景叙事,像在讲一个小故事:前年种的桃树,如今已蔚然成林,引来黄鹂安家长住。老人每天清晨踏着露水散步,傍晚踩着夕阳归来,与林中的鸟儿为伴,在闲适与微醺中自得其乐。"醉中谁"的设问,透露出一种忘我的逍遥状态。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宁可保持清闲醉饮到老,也不愿再为功名利禄奔波。坦然接受衰老带来的容颜改变和反应迟钝,只要有酒可饮、有月可赏、有影子作伴就足够快乐。最后三句"酒同行,月同坐,影同嬉"用排比句式,把孤独的晚年写得热闹非凡,展现出苦中作乐的智慧。

全词最动人的是那种"认命不认输"的生活态度。作者不回避衰老的无奈(衰颜、拙语),但通过亲近自然、享受小事(赏桃、听鹂、饮酒)来获得快乐。这种"放下执念,发现身边美好"的处世哲学,对现代人仍有启发——生活不必完美,懂得与不完美和解,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