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十日小园桂香清甚招同僚吟赏忆刘判官叶令君
日出理簿书,夜常秉烛归。
不知花开谢,间关园鸟啼。
朅来巾峰下,三度著秋衣。
丹桂立西风,明年开向谁。
俗吏痴已甚,骚人貌难追。
坐中金兰契,萧爽芙蓉姿。
酒漓饮不醉,取欢在琴诗。
村落有贫民,拦道诉寒饥。
官涂一笑过,念此令人悲。
贤哉二大夫,露宿东西溪。
不知花开谢,间关园鸟啼。
朅来巾峰下,三度著秋衣。
丹桂立西风,明年开向谁。
俗吏痴已甚,骚人貌难追。
坐中金兰契,萧爽芙蓉姿。
酒漓饮不醉,取欢在琴诗。
村落有贫民,拦道诉寒饥。
官涂一笑过,念此令人悲。
贤哉二大夫,露宿东西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官僚在忙碌生活中偶然享受自然之美,却又因民生疾苦而感到矛盾自责的复杂心境。
前半部分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生活状态:白天埋头处理公文,夜晚挑灯加班,忙到连花开花落都无暇顾及;偶然来到巾峰山下,才发现桂花已开,秋意渐浓。这里"丹桂立西风,明年开向谁"的感叹,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展现内心矛盾:自嘲是个不懂风雅的俗吏,却偏要学文人雅士聚会赏花。酒席上朋友们气质高雅,弹琴赋诗其乐融融,但这份快乐很快被现实打断——有贫民拦路诉说饥寒。这个突然的转折让欢乐的聚会蒙上阴影。
最后诗人用"贤哉二大夫"的典故,赞美那些体恤民情、甘愿露宿郊野的好官,反衬出自己作为官员的愧疚。全诗在桂花香中开始,在民生疾苦中结束,形成强烈反差,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面对官场与民生时的典型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