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晚风雪又作用前韵

玉龙飞天从万虬,下与白凤窥红楼。
天人剪水碧霄上,幻作万宝无人收。
晚来疾风振林谷,时复乱牛同一牟。
蒋生扁舟泊何处,纵有美酒还堪愁。
进之病骨近始苏,旅食岂为鱼羹留。
炉灰拨残红烛短,谁与再倾双玉舟。
一夫失所是予责,二气迭胜非人谋。
夜阑寒甚欲就枕,解带却愧狐重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内心的忧愁。

开头四句用神话般的想象描写风雪景象:雪像玉龙飞天,又像白凤窥探人间,天仙剪碎云彩洒落人间,化作无人收拾的珍宝。这里用浪漫的比喻把风雪写得既壮丽又带着些许惆怅。

中间部分转向现实:晚风呼啸,树林摇晃,像一群乱跑的牛。诗人想到朋友蒋生不知漂泊何处,就算有美酒也难解忧愁。另一位朋友进之刚病愈,却还要为生计奔波。这些描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处境的牵挂。

"炉灰拨残"四句特别动人:夜深人静,炉火将尽,诗人独自拨弄着残余的炭火,感叹无人共饮。这里"双玉舟"指酒杯,暗示孤独。接着诗人突然转入深沉思考:百姓受苦是自己的责任,阴阳二气(指自然规律)的变化非人力能掌控,显示出儒家士大夫的担当精神。

结尾最有人情味:夜深天寒想睡觉,但解开衣带时看到保暖的狐裘,又感到惭愧。这个细节生动表现了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自己穿得暖和反而觉得不安。

全诗妙在把神话想象、自然景观、朋友情谊、民生关怀和自省精神完美融合。最打动人心的不是华丽的雪景描写,而是诗人在寒夜中那份对友人的牵挂、对百姓的责任感,以及自我反思的真诚。这种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结合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文人诗歌的精华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