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推官同年阴无绪偶成

薄寒未去腊缠过,春色先知在绿波。
不是宿云能作思,大都王粲自情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春交替时节的微妙感受,充满生活气息和文人情怀。

前两句"薄寒未去腊缠过,春色先知在绿波"写得特别生动。意思是说:冬天的寒意还没完全消退,腊月的氛围仍在延续,但诗人已经从泛绿的河水中捕捉到了春天的讯息。这里用"绿波"这个具体意象来表现抽象的春意,让人仿佛看到冰雪消融后泛着绿意的河水。

后两句"不是宿云能作思,大都王粲自情多"用了典故来表达诗人的多愁善感。意思是说:不是天上的云彩让人产生愁思,而是诗人自己像三国时的王粲一样容易感伤。王粲是历史上有名的忧郁文人,这里诗人用来自比,既谦虚又巧妙地表达了自己敏感细腻的性格。

整首诗妙在把季节转换时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感,通过具体的景物和贴切的典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忧郁",而是通过观察自然、联想古人,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细腻的情感波动。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既含蓄又富有感染力,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