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郭秘校昭亭山偶作
知君弃官后,江上寻名山。
心既惯世内,迹欲还人间。
昭亭忽来过,览古兴长叹。
野寺拂尘壁,丹阳(冒校作青)已斓斑。
殿角虚宝铎,微风声珊珊。
遗像与笔迹,始得观裴颜。
浅井何泠泠,前溪何潺潺。
幽幽随猿鸟,浑浑忘区寰。
裂裳不为愧,饵芝不为难。
坐对寒雨中,松上孤鹤还。
心既惯世内,迹欲还人间。
昭亭忽来过,览古兴长叹。
野寺拂尘壁,丹阳(冒校作青)已斓斑。
殿角虚宝铎,微风声珊珊。
遗像与笔迹,始得观裴颜。
浅井何泠泠,前溪何潺潺。
幽幽随猿鸟,浑浑忘区寰。
裂裳不为愧,饵芝不为难。
坐对寒雨中,松上孤鹤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辞官归隐的朋友,在山水间寻找心灵自由的故事。
诗人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朋友辞官后,来到昭亭山散心。山中的野寺墙壁斑驳,屋檐下的风铃在微风中轻响。这里保留着古代书法家裴颜的真迹,让人不禁驻足感叹。山间有清冽的浅井,溪水潺潺流动,猿鸟的啼叫声更衬托出山林的幽静。
诗人通过"裂裳不为愧"(哪怕衣服破了也不觉得丢脸)、"饵芝不为难"(吃野菜也不觉得苦)这样的细节,展现了朋友超脱世俗的心态。最后坐在寒雨中,看着松树上孤鹤归巢的画面,传递出一种遗世独立的意境。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诗人用"浑浑忘区寰"(完全忘记了尘世)来形容朋友的状态,其实也是在表达自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这种放下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依然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