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雪涛上人还山

乱馀久矣谢尘因,半似头陀尚角巾。
破衲愿依无上士,名山尚忆再来身。
孤飞白鹤如招我,满地黄花欲笑人。
明日从公借瓢笠,看余行脚虎溪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厌倦世俗、向往山林的隐士形象,充满禅意与自然之美。

前两句写主人公在战乱后早已远离尘世纷扰,虽未剃发但已过着僧人般的生活("半似头陀")。他穿着破旧僧衣("破衲"),渴望追随佛法高深的师父("无上士"),同时怀念着曾经游历过的名山,暗示自己前世可能也是修行之人("再来身")。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意象表达隐逸之乐:白鹤孤飞仿佛在召唤他,盛开的菊花像在对他微笑。这些拟人化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心灵共鸣。最后两句是风趣的邀约,说要借师父的斗笠和瓢(僧人用具),跟着一起云游虎溪之畔,用"行脚"这个佛教术语点明想要追随师父修行的决心。

全诗通过"破衲""白鹤""黄花""瓢笠"等意象,营造出清幽淡远的意境。语言看似平淡却暗含机锋,比如"黄花欲笑人"既写景又暗喻世俗可笑。诗人将隐居愿望包裹在山水画卷中,既有超脱尘世的洒脱,又带着对师父的敬仰之情,读来令人心生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