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历史典故和隐喻手法,表达了对智慧与机遇的思考。
前两句"汉初帷幄有真儒,五百馀人辙予卢"讲的是汉初张良的故事。张良作为谋士("真儒")辅佐刘邦,当时有五百多人投奔刘邦,但只有张良("予卢"指张良)真正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强调在众多人才中,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后两句"三十六宫来往处,子房终得邵尧夫"继续用张良(字子房)的典故。"三十六宫"可能指复杂的政治环境,张良在这些权力斗争中游刃有余。最后把他比作邵雍(字尧夫),这位宋代著名哲学家,暗示张良不仅善于谋略,更有深远的智慧。
全诗的精髓在于:通过张良的故事说明,真正的智慧不仅能帮助人在复杂环境中立足(如汉初政治斗争),更能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如邵雍的哲学境界)。诗人似乎在说,面对复杂世事,我们既要学会灵活应对,更要追求更高的智慧。
陈普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