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一 甲辰中秋后二日晚晴放舟石湖,观越城桥下☆月,明日将从胥口探桂山中,不预此游盖五年矣。

溪上曾闻渡越兵,乱流犹似怒蛙鸣,蒲风杉雨战秋声。
梧梦只今空故苑,菱歌依旧绕离城,长桥人散月孤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中秋后乘船游湖的所见所感,通过古今对比,流露出淡淡的怀旧与孤寂。

上片(前三句)从历史写起:溪水边曾经有越国军队渡江作战,如今水流湍急的声音,就像当年战场上的战鼓蛙鸣。风吹蒲草、雨打杉树的声音,仿佛还在演绎着秋天的战争交响曲。这里用"怒蛙鸣"的比喻,把自然声响和历史回响巧妙融合。

下片(后三句)转到眼前景象:梧桐树下的美梦(暗指南宋皇宫的繁华)早已随着故都消失,但采菱人的歌声依然在城外回荡。当游人散去,只剩下长桥上一轮孤月静静照耀。最后"月孤明"三个字特别传神,既是写实景,也暗示作者独对古今变迁的寂寥心境。

全词最妙处在于时空穿梭的写法:用"越兵""故苑"带出历史纵深,用"菱歌""长桥"定格当下画面,最后用一轮明月串联古今。就像电影镜头在历史场景和现实画面间切换,让读者感受到时光流逝中那些不变的(如自然声响)与已变的(如王朝兴衰)。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