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二首

松寒风雨石骨瘦,法窟寂寥僧定时。
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僧人静修的场景,用简单生动的语言传递出深远的意境。

前两句"松寒风雨石骨瘦,法窟寂寥僧定时"勾勒出一个清冷幽静的环境:松树在风雨中显得清瘦,岩石嶙峋如骨,修行洞窟里一片寂静,僧人正在打坐入定。这里用"石骨瘦"形容岩石的嶙峋,既形象又带着一丝孤傲的气质。

后两句"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很有意思。诗人说画家李侯(可能指李公麟)心里有诗句但不说出来,而是用淡雅的笔墨画出了这幅"无声的诗"。这里把绘画比作"无声诗",点出了中国艺术中"诗画一体"的特点——好画能传达诗意,好诗能呈现画面。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瘦""寂"等字眼营造出空灵脱俗的意境
2. 把绘画艺术比作"无声诗",赞美了画家用图像表达诗意的能力
3. 通过静态的景物描写,反而让人感受到修行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就像我们看一幅水墨画,寥寥几笔就能让人想象出一个完整的世界,这首诗也用简练的文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风雨中的山寺,感受到修行者远离尘嚣的清净心境。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