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带子歌和竹垞先生
淮阴市门头白翁,壁挂一物环无终。象则鞶厉芤肖空,枵然而游欢市蒙。
试叩是何器,翁言厥用壶樽同,御之不虑投惊潨。
我昔浮大河,畏作恶剧跋扈风。一舟掀簸奡力不得施,砉尔崩涛灭顶瞀若瞽与聋。
颠倒下上间,方寸余惺忪。恍惚一掷再掷落贝阙,临绡宫亲闻𧴆京。
号令龟使驱羊工。凉波一勺入我口,泠泠直下黄庭中。
覆舟如覆盂,摸索忽得逢。攀援而出幸不死,距今十有七载更得称。
凫公当时自恨致此晚,令我水底从噞喁。可知岩壑平生属吴越,扬子茫茫戒朝发。
钱江潮汐尤怖人,往往临之羡翩鹘。况是我里门,岁岁并受黄淮吞。
饥驱散者日已众,燕雀何以筹生存。老翁索钱才几贯,我幸得之肯以三公换。
几回沧海叹横流,南北东西镇相伴。公无渡河公渡河,曩来覆溺何其多。
从此致用应无讹,吾师长水先生新作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关于"水带子"(一种救生工具)的生动故事,通过老渔翁和诗人的对话,传递了深刻的人生智慧。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1. 老渔翁的水带子(开头到"距今十有七载更得称")
诗人遇到一位白发老渔翁,墙上挂着一个像空葫芦的奇怪工具。老翁解释说这是救命用的"水带子",并讲述了自己17年前在黄河翻船时,靠这个工具死里逃生的经历。当时巨浪掀翻船只,老翁在水底挣扎时幸运摸到这个水带子,靠着它浮出水面获救。
2. 水的危险与生存智慧("凫公当时自恨致此晚"到"燕雀何以筹生存")
这部分诗人联想到江南水乡的危险:钱塘江大潮骇人,家乡还年年遭受黄淮洪水。很多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冒险,就像不会游泳的燕雀却要面对洪水。暗示普通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
3. 水带子的价值(最后部分)
诗人认为这个能救命的水带子比当大官还珍贵。最后借"公无渡河"的典故提醒世人:明知危险却还要冒险的人太多,有了水带子这样的工具,就能减少悲剧。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讲故事的方式带出深刻道理,像老渔翁的口述特别真实生动
- 通过小物件反映大主题:一个简单救生工具,关乎生死存亡
- 对比手法:把惊涛骇浪的凶险与水带子的小巧形成强烈反差
- 语言既有画面感(如"颠倒下上间"的溺水体验),又饱含感情(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核心思想是:在充满风险的世界里,智慧和工具能帮助我们化险为夷。既警示自然威力,也歌颂人类在逆境中求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