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树展伯夔墓病树有诗余亦继作

不与吾侪共苦辛,墓前宿草几番新。一流向尽今何世,四海难忘剩此人。

接壤母封依爱日,旧京师殡隔扬尘。彻泉难尽西江泪,踯躅荒阡惘二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好友的深切怀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质朴却情感厚重。

首联"不与吾侪共苦辛,墓前宿草几番新"直白地说:好友已不能与我们共度艰难时光,他的坟前野草已枯荣多次。用野草的自然更替暗示时间流逝,凸显生死相隔的无奈。

颔联"一流向尽今何世,四海难忘剩此人"用江水奔流比喻时代变迁,在这个世道里,虽然天下之大,但最难忘怀的就是这位逝去的挚友。两句形成时空对比,突出友情的珍贵。

颈联"接壤母封依爱日,旧京师殡隔扬尘"通过地理距离写思念之痛:虽然母亲还健在("依爱日"指母亲受奉养),但好友的灵柩远在京城,中间隔着漫天尘土。用空间阻隔强化生死两茫茫的哀伤。

尾联"彻泉难尽西江泪,踯躅荒阡惘二陈"是情感爆发:就算把整条西江的水都化作眼泪也流不尽哀思,在荒凉的小路上徘徊时,想起两位姓陈的好友(可能指逝者和另一位已故友人)更觉怅惘。用夸张的比喻和具体场景描写,把抽象的悲痛变得可感可触。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间拉家常般娓娓道来,但每个字都浸透着真情。通过野草、江水、尘土这些日常景物,把失去知己的痛楚写得既真实又深刻,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有些人的离开,就像心里永远缺了一块。

陈曾寿

陈曾寿(1878~1949)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