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揆公于园池小洲上新构亭榭落成自赋四诗其末章专以见属次詶原韵 其二
四首新诗自落成,尚留斋笏待余名。
云烟物态论今昔,风雨心期阅晦明。
泼刺红鳞当槛跃,䙰褷白鹭导舟行。
人间扰攘知何限,不博先生笑绝缨。
云烟物态论今昔,风雨心期阅晦明。
泼刺红鳞当槛跃,䙰褷白鹭导舟行。
人间扰攘知何限,不博先生笑绝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院长(揆公)在自家园林新建亭台楼阁后,兴致勃勃写下四首诗,并邀请朋友(作者)一起唱和的情景。全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文人雅士超脱世俗的闲适生活。
前两句说院长写了四首新诗庆祝亭子建成,还特意留了一块牌匾等作者题名——这既表现院长对朋友的重视,也暗示两人志趣相投。中间四句用两组鲜明画面形成对比:先写眼前亭台风景(红鲤鱼跃出水面、白鹭引船而行),再联想到人生风雨变迁("云烟物态"暗指世事无常,"晦明"象征人生起伏)。最后两句画龙点睛:人间纷扰再多,也比不上院长洒脱大笑时帽子带子都笑断的畅快——这个"笑绝缨"的细节特别生动,把文人蔑视俗务、纵情山水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全诗妙在把建亭小事写出大境界,用鱼跃鹭飞的自然生机对冲"人间扰攘",在动静对比中传递出"与其纠结世事,不如把酒言欢"的生活智慧。最打动人心的就是结尾那个大笑场景,让整首诗瞬间有了声音和温度。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