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张钦夫经略韵送胡长彦司户还庐陵(己亥)

解印陶元亮,居乡马少游。
久怜高士少,今喜故人优。
客至无何饮,身閒有底愁。
自然仁者寿,谁羡道家流(原校:解印一作投绂)。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宋朝的某位诗人。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首联“解印陶元亮,居乡马少游。”这里用了两位古人的典故。陶元亮就是陶渊明,他辞去官职,过上隐居生活。马少游则是古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诗人提到这两个人,可能是暗示接下来的诗句要描述一种归隐或者回归乡土的情境。可以理解为诗人称赞了两位先贤的选择和勇气。解印,意为放下官职的印章,代表辞去官职。诗人可能在表达对辞官回归乡土行为的赞赏和羡慕。

颔联“久怜高士少,今喜故人优。”这里提到诗人长久以来羡慕那些高士(有高尚品德的人),现在看到老朋友过得很好,感到很高兴。“久怜”和“今喜”表达了一种从羡慕到欣慰的情感转变。诗人可能是在看到友人回归乡土后的生活状态后感到欣慰。

颈联“客至无何饮,身闲有底愁。”描述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客人来了就一起喝酒,自己有空时也会有些忧愁。“无何饮”可以理解为随意地饮酒,“有底愁”则表达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忧愁。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虽然表面看似悠闲,但内心其实有难以言说的烦恼。

尾联“自然仁者寿,谁羡道家流。”这里又回到赞美友人的角度。诗人认为,心地善良仁慈的人自然会长寿,谁还会羡慕那些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人呢?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仁者的赞美和对道家追求长生不老思想的否定。同时,也暗含了诗人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诗人可能是在鼓励友人保持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追求,因为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羡慕,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描绘自然、高士、饮酒等元素,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仁者和人生真谛的追求和理解。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