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篇
童童山上松,条条风中柳。四时一以化,贞脆随所守。
人生天地间,苦无金石寿。阴阳不停驭,霜露变林薮。
小人羡荣利,志士耻升斗。余生三十年,碌碌犹奔走。
探海斩妖蛟,利剑不在手。侧身视风尘,哀歌对樽酒。
明月写素心,孤云结良友。曾许稷契俦,羞居管晏后。
进未奋功名,退非耕畎亩。一身半浮沉,百年任休咎。
今古浩无涯,悠悠叹白首。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比喻,道出了人生在时光洪流中的无奈与坚守。
开头用松树和柳条对比:松树挺立山间,柳条随风摇摆,就像不同人面对命运的态度。四季轮回中,有人坚守如松(贞),有人脆弱如柳(脆),全看个人选择。
接着点出人生短暂的主题:人活不过金石,时光如狂奔的马车停不下来,转眼草木就变了模样。小人追逐名利,真正的有志之士却以计较得失为耻。
诗人自述三十年来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想斩妖除蛟(比喻做大事)却没有宝剑(能力/机遇)。只能旁观世事,借酒消愁。明月和孤云成了他唯二的知己,映照出他的孤独清高。
他曾经自比古代贤臣稷、契(治国能臣),不屑于管仲、晏婴(功利型政治家)的成就。但现实是既没能建功立业,又做不到归隐田园,卡在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
结尾看透人生:个人沉浮在浩瀚时空中不过一粒尘埃,古今多少事都淹没在时间里,白发老人只能空叹息。全诗透着理想受挫的苦涩,又在岁月沧桑中显出几分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