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明登仕出示尊公家传①留读数过抚卷太息赋小诗归之

鼻祖有殊相⑴,耳孙信多贤。
阅世已黄壤,传家尚青毡。
妙语今作者,生气犹凛然。
便须勒苍珉,揭此宰树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读了一位已故长辈(尊公)的家传后,内心感慨而写下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家族传承的感动
前四句用"鼻祖"(祖先)和"耳孙"(后代)的对比,说这个家族祖先相貌不凡,后代也人才辈出。虽然先人已入黄土,但家风(青毡指代家业)依然延续。就像现代人翻看老照片时,既怀念逝去的长辈,又为家族精神得以传承而欣慰。

2. 文字的生命力
五六句夸赞家传文笔精妙,读起来仿佛能感受到逝者生前的神采。这就像我们读亲人留下的日记,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们鲜活的气息。作者用"凛然"这个词,特别传神地表现出文字带来的肃然起敬感。

3. 永恒的纪念
最后两句提议把家传刻在石碑(苍珉)上,立在墓旁(宰树边)。这相当于现代人说的"立传刻碑",既是对先人的纪念,也是给后人留下精神财富。作者通过这个具体建议,把对家族文化的珍视落到了实处。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把"死亡-记忆-传承"这个永恒主题,通过"读家传"这个日常小事自然展开。就像我们今天整理祖辈遗物时的感受——死亡不是终点,只要精神能被记住、被传承,生命就有另一种延续。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