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天的萧瑟景象和一段哀伤的故事。让我们一步步解读:
1. 哀声逼瘦鸿,海雪到城大:
- 这两句描绘了冬天的寒冷和荒凉。“瘦鸿”指的是瘦弱的大雁,“哀声”是大雁的叫声,透露出一种凄凉的气氛。“海雪到城大”则是说远处的大海覆盖着雪,这里的“城”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方,雪已经很大了。整个画面显得非常冷寂。
2. 孤者不入群,自衔一芦过:
- 这两句是描写一只孤雁。这只雁不愿意加入其他的雁群,而是单独行动,用芦苇来度过困难的时光。这可能是说即使是孤独的人,也会找到自己的方式生存下去。
3. 江湖杀气清,已无弋人逻:
- “江湖”在这里比喻广阔的天地,“杀气清”则是说这里的环境非常严峻,充满了生死的威胁。“已无弋人逻”是指捕杀者已经不再出没。这暗示环境虽然恶劣,但至少暂时摆脱了人为的迫害。
4. 胡尔低翮飞,犹似慑颠挫:
- “胡尔”是疑问词,意思是“为什么”,“低翮飞”指的是雁低飞。雁低飞是因为害怕,尽管环境已经有所缓和,但它仍然保持着紧张的状态。
5. 凛凛雪下庐,客亦苦劳瘅:
- 这两句是说在寒冷的冬天,旅居他乡的人也感到疲惫和困苦。这里“庐”指的是住处,“客”指的就是诗人自己或者诗人笔下的旅人。
6. 夺命干戈中,止命入寒饿:
- 最后两句说在战争中,人们常常面临死亡的威胁,而即使不死,也会因寒冷和饥饿而死去。这里的“干戈”指的是战争,“寒饿”则是指生活的艰难。
整首诗通过描述寒冬中一只孤雁和旅人的情况,表达了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人们仍然顽强生存,同时也暗示了战争和恶劣环境给人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诗中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