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师厚食蟹
海馔糖蟹肥,江醪白蚁醇。
每恨腹未厌,誇说齿生津。
三岁在河外,霜脐常食新。
朝泥看郭索,暮鼎调酸辛。
趋跄虽入笑,风味极可人。
忆观淮南夜,火攻不及晨。
横行葭苇中,不自贵其身。
谁怜一网尽,大去河伯民。
鼎司费万钱,玉食罗常珍。
吾评扬州贡,此物真绝伦。
每恨腹未厌,誇说齿生津。
三岁在河外,霜脐常食新。
朝泥看郭索,暮鼎调酸辛。
趋跄虽入笑,风味极可人。
忆观淮南夜,火攻不及晨。
横行葭苇中,不自贵其身。
谁怜一网尽,大去河伯民。
鼎司费万钱,玉食罗常珍。
吾评扬州贡,此物真绝伦。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螃蟹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幽默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思考。
开头几句写螃蟹的美味:海里的糖蟹肥美,配着江米酒更显醇香。每次吃都觉得没吃够,光是说说就让人流口水。这里用"糖蟹"形容蟹肉的甜美,"白蚁醇"比喻米酒的清冽,非常形象。
中间部分回忆吃蟹的经历:在外地三年,每到霜降时节都能吃到新鲜的螃蟹。早上看螃蟹吐泡泡,晚上就煮来吃,加点酸辣调料。虽然吃蟹时手忙脚乱的样子很滑稽,但味道实在太好。这里"郭索"是螃蟹爬行的拟声词,"鼎"指煮蟹的锅,用生活化的场景展现吃蟹的乐趣。
接着笔锋一转:想起在淮南(盛产螃蟹的地方)时,用火烤螃蟹都等不到天亮。螃蟹在芦苇丛中横行,却不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谁想到会被一网打尽,河里的"居民"就这样消失了。这里用拟人手法,把螃蟹比作"河伯民"(河神的子民),既幽默又带点感慨。
最后几句暗含讽刺:达官贵人们花大价钱吃山珍海味,但我觉得扬州的螃蟹贡品才是最绝的美味。表面是夸螃蟹,实则暗指权贵的奢侈生活,反衬出螃蟹这种平民美食的可贵。
全诗语言生动活泼,从对美味的直接描写,到吃蟹的有趣场景,再到对现实的隐晦批评,层层递进。既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乐趣,又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看法,读来妙趣横生又耐人寻味。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