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寺的历史沧桑和岁月变迁,通过老僧的回忆和眼前的景物对比,传递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前两句写的是当年军队南渡时曾在此驻扎,旌旗招展的热闹场景。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战火早已消散,但寺庙的箭痕和古塔依然留存;传说中太阳升起处的天鸡(神话中的报晓神鸟)难得一见,如今只能听到野鹤在荒废的蕙帐(香草装饰的帐幕)旁夜啼。最后两句镜头转到现实:白发老僧讲述着往事,而青山和白云依然如故,仿佛一切都没变过。
诗人用"劫火"(战火)与"箭锋"(武器痕迹)、"咸池"(神话日出之地)与"蕙帐"(华美帐幕)这些意象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力量——人类的活动终将消逝,但自然山水永恒不变。老僧的白发与青山的颜色形成视觉对比,更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意境。全诗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历史变迁中的那份苍凉与宁静。
郯韶
湖州吴兴人,字九成。号云台散史,又号苕溪渔者。慷慨有气节。顺帝至正中尝辟试漕府掾,不事奔竞,澹然以诗酒自乐。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