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去天平山祭拜范仲淹(范文正公)的祠堂,并登上白云亭的所见所感。
前两句交代行程:作者拄着藤杖一步步登上天平山,专程来祭拜范仲淹的墓地。"马鬣茔"指坟墓,"得得"形容登山时拐杖敲地的声音,显得庄重虔诚。
三四句很精彩:作者看到寺庙外陡峭的山石,联想到范仲淹当年统帅千军万马的雄才大略。这里用"胸中数万兵"既指范仲淹的军事才能,也暗喻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五六句写景:四周松树像屏风一样展开,让人心旷神怡;喝一口山泉水,连毛发都觉得清爽。通过身体感受来表现山中的幽静美好。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坐在亭中时,忽然思念起亲人,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白云,不禁惆怅这白云究竟从何处飘来。这里用"白云"暗喻漂泊的思绪,把对先贤的敬仰和个人的乡愁自然融合。
全诗巧妙地将登山、怀古、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又有对自然美景的陶醉,最后归于人性化的思亲之情,读来既大气又亲切。特别是把坚硬的山石比作"胸中数万兵"的想象,既新颖又贴切,充分展现了诗歌的想象力。
叶茵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