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弟侄诗二首(录一首)
读书到夜分,静念愧碌碌。
就学三十载,会当称便腹。
何为四大部,多者未过目。
以我前车辙,后车戒再覆。
日计十二时,夜苦去其六。
似彼秉烛游,何如秉烛读。
经书义窅渺,史册卷烦渎。
若作梓材然,所贵勤斲朴。
又若耕穫然,五谷在乎熟。
努力乘精锐,毋或高阁束。
老马反为驹,笑我犹鞭扑。
谓尔有捷径,求鱼譬缘木。
就学三十载,会当称便腹。
何为四大部,多者未过目。
以我前车辙,后车戒再覆。
日计十二时,夜苦去其六。
似彼秉烛游,何如秉烛读。
经书义窅渺,史册卷烦渎。
若作梓材然,所贵勤斲朴。
又若耕穫然,五谷在乎熟。
努力乘精锐,毋或高阁束。
老马反为驹,笑我犹鞭扑。
谓尔有捷径,求鱼譬缘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长辈写给弟弟和侄子的劝学诗,核心思想是劝诫年轻人珍惜时间、勤奋读书。全诗用大白话可以这样理解:
1. 自我反省:诗人深夜读书时突然惭愧——自己学了三十年,肚子里却没多少真学问。很多经典著作("四大部"指重要典籍)甚至都没翻过。他用自己这个反面教材提醒晚辈:别走我的老路。
2. 时间管理:一天24小时(古人把昼夜分12时辰),睡觉就用掉6小时。与其像某些人夜夜点灯玩乐("秉烛游"),不如点灯读书。这里用对比强烈批判虚度光阴的行为。
3. 学习方法:
- 像木匠做家具("梓材")要先打磨原料,读书也要反复钻研基础
- 像种庄稼关键在成熟,学习也要追求真正消化知识
这两个比喻强调学习不能浮于表面。
4. 紧迫感:用"老马装嫩马还挨鞭子"自嘲,暗示年纪大了再学习会很吃力。最后犀利指出:想找捷径?那就像爬到树上抓鱼——根本不可能!
全诗亮点在于:
- 不说教,先坦承自己的不足
- 用木匠、种地等生活化比喻讲道理
- 语言直白有力,比如"夜苦去其六"直接算时间账
- 结尾用幽默自嘲和夸张比喻(爬树抓鱼)让人印象深刻
本质上是在说:学习没有捷径,年轻时偷的懒,年纪大了都得加倍还。现在读来依然能让人警醒——我们手机刷掉的每个深夜,不正是现代版的"秉烛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