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樊九冈副使归新繁

别君于南云碧鸡之泽,追君于东城金马之坡。
酌君以莲蕊清曲之酒,侑君以竹枝巴渝之歌。
天涯歧路镇长在,故人零落浑无多。
忆昔君为汉阳守,沧浪之清古无有。
拂衣掉头不肯顾,饮水旧谣在人口。
明诏复起句町行,官突未黔先濯缨。
宦游不博归故里,荣禄何如全令名。
九陇高冈白云野,吾庐世耕在其下。
清泠好结鸥鹭盟,春秋愿醉鸡豚社。
蛋雨蛮烟老玉关,小山丛桂不同攀。
愁心如月何时掇,夜夜随君梦里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告别,以及诗人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赞美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送别场景(开头到"故人零落浑无多")
诗人用生动的画面描写送别:先在碧鸡山脚的云雾中告别,又追到东城金马坡再次送行。用莲花蕊酿的美酒饯行,唱着巴渝民歌助兴。感叹人生路上聚少离多,老朋友越来越少了。

2. 赞美友人品格("忆昔君为汉阳守"到"荣禄何如全令名")
回忆朋友当官时的清廉正直,像古代沧浪之水一样清澈。朋友不爱慕权势,宁可辞官归隐保持清白。虽然又被朝廷起用,但依然保持高洁品格。诗人认为当官不如保持好名声,荣华富贵比不上回乡隐居。

3. 向往归隐生活(最后部分)
描写朋友家乡九陇山白云缭绕的美景,世代耕读的闲适生活。诗人想象在那里与鸥鹭为伴,参加乡村聚会。虽然自己还困在南方蛮荒之地做官,但心已经跟着朋友回到故乡,每晚都在梦里追寻那片净土。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具体场景让离别变得真实可感
- 通过对比官场和田园,突出淡泊名利的情怀
- 最后"愁心如月"的比喻新颖动人,把思念写得既美丽又惆怅
- 全诗充满对真挚友情和简单生活的珍视,容易引起现代人共鸣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