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病重之人的临终遗憾,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展现了普通人在生死关头的无奈与牵挂。
前两句说"即使想尽办法续命,终究还是难逃一死",就像现代人明知绝症难治却还要四处求医。三四句特别感人:生病时强忍痛苦怕孩子担心,生活拮据时更怕年迈父母为自己忧愁,这种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双重压力,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中间四句用具体的生活细节道出艰难:买不起昂贵的补药(参苓),连御寒的棉衣(丝絮)都置办不齐。最后点出最大遗憾——没能劝阻家人杀牛祭祀(古代认为杀牛不祥),这个细节既反映主人公的善良,也暗含对命运不公的控诉。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位老人在病榻上的喃喃自语,但正是这些柴米油盐的烦恼、对家人朴实的牵挂,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人生况味。诗中"忍病""耐贫"的坚韧,以及临终还惦记着"戒屠牛"的善念,都展现了普通人面对苦难时最动人的品格。
王彦泓
镇江府金坛人,字次回。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卒于官。博学好古,喜作艳体小诗,格调似韩偓。词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词,有加毫颊上之致。有《疑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