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执着寻梅的情景,充满生活趣味和哲理思考。
前两句"日日寻梅未肯春,几番和月倚吟身"是说:我天天都去寻找梅花,可春天就是迟迟不来;好几次在月光下靠着身子吟诗等待。这里用"未肯春"的拟人手法,把春天写得像个固执的孩子,突出了寻梅人的急切心情。
后两句"一枝斜入丛篁里,人不见渠渠见人"最妙:突然发现一枝梅花斜斜地伸在竹林里,原来不是我找到了梅花,而是梅花早就看见我了!这里用"渠渠"(它的意思)这个口语化的词,让梅花突然有了灵性,仿佛是个调皮的孩子在和人玩捉迷藏。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把寻常的寻梅小事写得生动有趣,梅花和人产生了奇妙的互动 2. 最后两句主客颠倒的写法出人意料,明明是人在找花,结果却是花早就发现了人 3. 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惊喜
这种写法让我们明白:有时候我们苦苦追寻的东西,可能早就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只是需要换个角度去发现。就像生活中很多美好,往往在我们不经意间就会与它相遇。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