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陵杂诗四首 其二

六尺饥驱愺恅中,尘襟孤负对丹枫。
敬亭上下双溪水,曾照青莲咏谢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困顿生活中的感慨和对往昔文豪的追忆。

前两句"六尺饥驱愺恅中,尘襟孤负对丹枫":诗人说自己为生计奔波(六尺指代自己的身体),在困顿劳碌中(愺恅形容劳苦的样子),满身尘土的衣服辜负了眼前美丽的红枫景色。这里用"孤负"二字特别巧妙,既表达了对美景的愧疚,又暗示了自己处境艰难。

后两句"敬亭上下双溪水,曾照青莲咏谢公":诗人看到敬亭山下的双溪流水,想起当年李白(青莲居士)在这里写诗赞美谢朓的往事。这里通过流水这个永恒不变的意象,把古今文人连接起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困顿现实与美丽自然的对比,突出诗人的无奈 2. 通过历史典故,把自己的处境与古代文人联系起来,显得既深沉又有文化底蕴 3. "曾照"二字用得极好,让流水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赋予普通景物深刻的人文内涵

诗人其实是在说:虽然我现在过得不容易,但看到这些山水,就想起当年李白也在这里抒发过情怀,我的困苦也就显得不那么孤单了。这种借古抒怀的手法,让普通的牢骚话变得意味深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