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滩

去滩逾十里,早闻声嘈嘈。
滩扼水愈怒,水激滩愈高。
一滩十数折,万丈飞秋涛。
响极反不闻,浩浩天风号。
狠石尽骨立,八柱支断鳌。
老鱼跳波舞,惯吸人脂膏。
进寸退或尺,足迸目敢逃。
一落焉可想,生死争秋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险恶的激流险滩,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狂暴与人类的渺小。

开头直接带我们进入场景:还没看到滩头,十里外就听到轰隆水声。这里用"嘈嘈"形容水声,就像无数人在同时喧哗。接着用"扼"和"怒"两个字,把滩水和流水比作两个打架的对手,一个想拦住,一个更凶猛,结果水越拦越急,滩头显得更高。

中间部分用夸张手法写险情:滩水像蛇一样拐了十几个弯,浪涛飞起有"万丈"高(当然这是夸张)。最妙的是"响极反不闻"——声音大到极点反而听不见了,只剩下呼呼的风声,就像我们有时候被巨大声响震得暂时失聪一样。

诗人接着用神话典故:江中礁石像白骨嶙峋的怪兽,又像神话里撑天的八根柱子。连老鱼都跳出水面跳舞,但这不是欢乐的景象,而是说它们吃惯了落水者的"脂膏"(血肉)。

最后写行船的艰难:每前进一寸都可能倒退一尺,船夫瞪大眼睛不敢眨。最惊心动魄的是结尾——万一掉进这样的激流,生死就在一瞬间,就像秋毫(动物秋天新长的细毛)那么细微的差别。

全诗就像一部惊险电影,用声音(从嘈杂到无声)、画面(飞涛、怪石)、神话元素和生死悬念,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可怕威力。最厉害的是,明明在写凶险的滩水,却通篇没用一个"怕"字,但每个字都让人心惊肉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