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履正履和北上予同舟送之入郡舣舟白莲桥信宿临别题赠长句
凉风一杯酒,明月万里心。双帆飞度吴苑树,澄江远挂秋河阴。
君过三山向京阙,杨子津楼秋涨没。广陵豪士邀醉君,期我不来意超忽。
君不见梁园归弄黄河舠,惊沙刮地哀鸿高。又不见吴郡走马来观试,霜叶覆阶鸦满寺。
壮心簸荡功心疏,剑歌萧条风雨至。逐君兄弟岁月深,寸心匪石千黄金。
脱衣贳酒君酌斟,君胡不饮心沉吟。沉吟欲言向余久,旧时好事还能否?
黄罗峰头搔首问青天,逸句惊人落杯酒。此中二月梨花明,绿莎锦湍飞羽觥。
千林皑皑雪照夜,踏冰响屟空岩声。玉屏门西初罢射,挥鞭半醉归侵夜。
将军开閤遮马迎,琉璃烛晃金盘炙。别来耕商甘隐沦,此日感叹伤精魂。
令弟胸怀万人略,结束弓矢干金门。仲今落魄向侯邸,食鱼有无那可论。
送君江边天迢迢,月明青天生夜潮。我醉仍眠为君侣,起看日暮阳山雨。
朝来移艇游村南,碧梧苍翠藏精蓝。龙鳞古木不见日,菱花演漾开风潭。
卷帷散发荫深樾,此时赋诗思清发。忽然二子就我来,手指月出浮云开。
溪桥石路皎霜雪,顾影踏月心徘徊。徘徊不眠欲至曙,预愁明日还归去。
白莲桥西题赠君,千载知余送君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好友孙履正、孙履和兄弟北上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往昔豪迈生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落魄境遇的感慨,最后定格在月下桥头的深情送别场景。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送别场景(开头到"期我不来意超忽")
用"凉风一杯酒"的简约画面开场,明月、双帆、秋江等意象勾勒出开阔的送别背景。朋友要经过三山去京城,诗人想象他们会在扬州被豪士宴请,而自己不能同往的遗憾。
2. 人生回忆("君不见"到"琉璃烛晃金盘炙")
通过"君不见"的排比句式,展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片段:一边是黄河惊沙中归舟的苍凉,一边是吴郡观试时霜叶鸦鸣的肃杀。随后转入对青春豪迈时光的追忆——二月梨花、雪夜踏冰、醉后射猎、将军夜宴,这些鲜活的画面构成强烈的今昔对比。
3. 现实感慨("别来耕商甘隐沦"到结尾)
笔锋转至现实:诗人甘于隐居种田,朋友弟弟胸怀大志准备闯荡京城。最后回到送别现场,在月明潮生的江边,两人徘徊至天明。结尾"白莲桥西题赠君"点明题诗地点,将深厚友情凝固在这个具象空间里。
诗中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 空间上:万里明月与一杯酒的对比
- 时间上:昔日豪情与今日落魄的对比
- 人生选择上:朋友求取功名与自己甘于隐居的对比
最动人的是那些充满画面感的细节:手指月出、溪桥踏霜、白莲题诗,让千年后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真挚的离情别绪。全诗在豪放中见细腻,既有"剑歌萧条"的壮士悲歌,也有"踏冰响屟"的生活趣味,展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