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田园生活,充满了自然气息和劳动之美。
前两句说春天快到了,新一年的农事就要开始。诗人用"园庐"(家园)和"岁事"(农事)点出主题,让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生机。
中间四句是诗中最生动的部分:诗人采摘芬芳的花草深入云间,头发散乱都顾不上整理,展现出一副陶醉自然的模样。接着用蚕宝宝在繁茂桑叶上安眠、肥沃土地上农忙开始的画面,把春天特有的忙碌与宁静完美融合。这些画面就像一组春日特写镜头,让我们仿佛闻到了泥土的芬芳,看到了桑叶的翠绿。
最后两句用了两个典故:龙争斗会带来暴雨的传说,和隐士巢父讨厌世俗纷争而洗耳的故事。诗人说他不关心外界的纷争,只想保持内心的清净,就像那位洗耳的隐士一样。这透露出诗人向往宁静田园、远离尘嚣的心境。
整首诗就像一幅春日田园画卷,有采花的闲适、农忙的热闹,也有超脱世俗的淡泊。诗人用最朴实的农家景象,写出了春天独有的生命力,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郑善夫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