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穿着粗布僧袍,在秋日闲游蒋山的宁静画面,透露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和对佛门清净的向往。
前两句交代背景:诗人穿着简朴的僧衣("綀布方袍"),趁着闲暇出来漫游。这里"偶出遨"的随意感,为全诗奠定了闲适的基调。
中间四句是景物描写:秋风把城郭吹得明净透亮,带着寒意的树林显得格外高耸。年迈的鹿守着禅院大门,僧人正忙着修缮佛殿。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山寺特有的清冷幽静氛围——"净"字既写环境洁净,也暗指心灵净化;"高"字既写树木挺拔,也暗示境界超脱。鹿与僧的形象,更强化了禅意。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诗人想在这里长住,因为看透人世纷扰就像毫毛般微不足道。这个比喻生动形象,把抽象的人生感悟具象化,传递出诗人对尘世名利的淡泊。
全诗语言朴素如白话,但通过秋风、寒林、老鹿、修殿僧等意象的层层铺垫,自然引出"世事如毛"的感悟,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的人生态度。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不刻意说教,却在寻常景物中蕴含深刻哲理的表达方式。
张弋
张弋,旧名奕(或作亦),字彦发,一字韩伯,号无隅翁,祖籍河阳(今河南孟县)。不喜为举子学,专意于诗,与戴复古、赵师秀等多有酬唱。曾入许定夫幕,欲命拜官,不受。后死于建业(《贵耳集》卷上)。有《秋江烟草》一卷。事见本集末附宁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丁煜《秋江烟草跋》。张弋诗,以汲古阁影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秋江烟草》为底本,酌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