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历二月十四夜月明如昼醴陵行灯感赋三首 其二

灵均空自作悲歌,楚国由来乐事多。
似此月明箫鼓夜,山河不信有干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一个月明风清的欢乐夜晚,但暗含了对和平的珍惜和对战争的反思。

前两句用屈原(灵均)的典故做对比:屈原当年为楚国命运悲伤,但作者看到的却是楚地(醴陵属于古楚地)百姓欢乐的场景。这里用"空自"二字暗示屈原的忧虑似乎多余,实际是为下文转折埋下伏笔。

后两句笔锋一转:在这样明月当空、箫鼓喧闹的美好夜晚,谁能相信世上还有战争呢?"不信"二字用得巧妙,既表现了眼前太平盛世的错觉,又暗指战乱其实一直存在。月光越明亮,越反衬出战争的荒诞——美好与残酷就这样矛盾地共存着。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用最欢乐的场景写最沉重的主题。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我们通过月夜狂欢的画面,自然体会到和平的珍贵。这种举重若轻的写法,比直接描写战争更让人印象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