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女 其三 (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三年作)
宝塔高十层,巍峨天主堂。
蹇人欲上天,引手能扶将。
指挥十字架,闪闪碧眼光。
土人手执棰,驱之如虎狼。
苏州大都会,新辟通商场。
蜃气嘘作楼,马鬣化为墙。
行有女欧丝,条条出空桑。
载我金钱去,百帆复千箱。
我奉大府檄,奔走吴之江。
一月三往来,往来趁夜航。
彼酋领事官,时时从商量。
喜则轩眉笑,怒或虬髯张。
岂免斗唇舌,时复摅肝肠。
世人别颜色,或白亦或黄。
黑奴汝所知,汝曾至南荒。
昔有女王国,曾封亲魏王。
文身易断发,鳞介被冠裳。
自我竖降幡,亦附强国强。
汝弟捧地球,手指海中央。
区区黑子大,胡为战则赢?
汝母口诵经,佛国今何方?
如何伏魔者,怒目无金刚?
聪明汝胜母,书付汝参详。
慎勿给人看,看则疑荒唐。
蹇人欲上天,引手能扶将。
指挥十字架,闪闪碧眼光。
土人手执棰,驱之如虎狼。
苏州大都会,新辟通商场。
蜃气嘘作楼,马鬣化为墙。
行有女欧丝,条条出空桑。
载我金钱去,百帆复千箱。
我奉大府檄,奔走吴之江。
一月三往来,往来趁夜航。
彼酋领事官,时时从商量。
喜则轩眉笑,怒或虬髯张。
岂免斗唇舌,时复摅肝肠。
世人别颜色,或白亦或黄。
黑奴汝所知,汝曾至南荒。
昔有女王国,曾封亲魏王。
文身易断发,鳞介被冠裳。
自我竖降幡,亦附强国强。
汝弟捧地球,手指海中央。
区区黑子大,胡为战则赢?
汝母口诵经,佛国今何方?
如何伏魔者,怒目无金刚?
聪明汝胜母,书付汝参详。
慎勿给人看,看则疑荒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晚清诗人写给自己女儿的,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当时中国被列强欺压的社会现状,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驱之如虎狼")描写了苏州租界的景象。高大的天主教堂象征着外国势力入侵,中国百姓在洋人指挥下像奴隶一样被驱使。"闪闪碧眼光"和"驱之如虎狼"生动表现了洋人的傲慢和中国人的悲惨处境。
第二部分("苏州大都会"到"往来趁夜航")写苏州作为通商口岸的畸形繁荣。用"蜃气嘘作楼"形容虚假繁荣,丝绸贸易让中国财富大量外流。"一月三往来"表现诗人为了公务疲于奔命。
第三部分("彼酋领事官"到最后)通过外交场合的见闻,表达对时局的忧虑。洋人喜怒无常、盛气凌人,中国只能忍气吞声。诗人用"黑奴"、"女王国"等典故,暗示中国面临被殖民的危险。最后叮嘱女儿要明白这些道理,但又担心被人看作"荒唐",反映了当时有识之士的无奈。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女儿能懂的语言,把复杂的社会现实说得明白易懂
2. 通过具体场景(教堂、商场、外交)展现时代特征
3. 既有对外国侵略的愤怒,也有对中国落后的反思
4. 结尾的叮嘱特别打动人心,体现了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
诗人用家常话写国家事,让读者感受到那个屈辱年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无力感。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