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雅致的园居小景,充满生活情趣。
前两句写窗户的设计:稀疏的窗棂任由密实的窗纱遮挡,透过纱窗看天空,天光像柔软的细沙一样均匀洒落。这里用"软沙"比喻过滤后的天光,既写出光线的柔和,又暗示纱窗的细密质地。
后两句写庭院布置:三两株稀疏的竹子投下的荫凉还不够多,这样的环境正好适合摆放琴具和竹席,用来呵护秋日里绽放的花朵。"护秋花"这个细节特别生动,既点明季节,又暗示主人对花草的细心照料。
全诗通过窗纱、竹影、琴簟、秋花四个意象,勾勒出一个文人雅士闲适生活的片段。没有直接写人,但透过这些精心布置的景物,我们能感受到主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精致优雅的审美趣味。最妙的是"只宜"二字,透露出主人对生活细节的讲究——阳光不能太强,荫凉不能太浓,一切都恰到好处。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