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盏为肃慎贵族于今为清门希曾其字者读书为诗善鼓琴且工墨菊有新意为予作四幅留其二徵诗为赋此云

昔人画梅如相马,此意岂在骊黄者。
希曾墨菊乃似之,是何奇趣幽且雅。
松窗无人高卧起,池水尽黑临书罢。
玄霜玉碗捣秋风,露湿吴纨净潇洒。
金钱失却汉宫寒,蛱蝶飞来怨清夜。
曩予步屧东篱下,采采黄花不盈把。
即今却似雾中看,老眼摩挲忽惊诧。
熟视经营惨淡馀,希曾岂是寻常画。
坡翁墨花诗更奇,我今材薄况衰谢。
醉来墨沈倒淋漓,自拭乌丝为君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叫希曾的画家所画的墨菊图,以及诗人欣赏画作时的感受和联想。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用画梅比喻:诗人说古人画梅花就像相马(挑选好马),重点不在外表颜色(骊黄),而在神韵。希曾画墨菊也是这样,不求形似而追求奇趣和幽雅。

2. 画家的生活状态:希曾在松窗下独处,或高卧休息,或临池练字到池水尽黑(形容用功之深)。他画菊时像用玉碗捣玄霜(比喻调墨),又像秋风吹露水打湿吴纨(一种丝绢,形容画作干净潇洒)。

3. 画作的感染力:诗人联想到汉宫失去金钱(可能指菊花凋零的隐喻),蛱蝶在清夜哀怨(画中菊花逼真到让蝴蝶误认)。接着回忆自己曾在东篱下采菊,如今看画却像雾里看花,老眼昏花中突然被希曾的画震撼。

4. 高度评价画作:诗人仔细端详后发现,希曾的画是经过苦心经营的,绝非普通画作。最后自谦说苏东坡(坡翁)的咏花诗更奇绝,而自己才薄年老,只能趁着醉意挥毫,用乌丝栏(一种有黑格线的纸)为希曾写下这首诗。

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既赞美了画家墨菊的神韵,又穿插自己的生活体验,最后以谦逊的姿态完成题画诗的使命。诗中"不在骊黄""雾中看"等比喻生动贴切,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的审美理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