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西牛归自春州除夕过寓见赠用韵赋答因寄崆峒主人

一别红尘便不如,出门往往避轩车。
故山未返春先入,老景无多岁又除。
鹿性似嫌莎草短,莺声无柰柳条疏。
凭君报语崆峒主,愿借岩西小结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一封回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1. 离尘归隐的渴望:“一别红尘便不如,出门往往避轩车。”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宁静生活的态度。诗人通过远离尘世(红尘)和选择避开豪华车辆(轩车)的方式,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倾向。

2. 时光匆匆:“故山未返春先入,老景无多岁又除。”这两句诗中的“故山”指的是诗人离开的故乡或隐居的地方,表现了诗人虽然已经离开,但故乡依旧春意盎然。相比之下,诗人感叹自己年岁已高,时间过得很快,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不再的感叹。

3. 回归自然的愿望:“鹿性似嫌莎草短,莺声无柰柳条疏。”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中的鹿和莺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鹿因为莎草不够长而感到不满足,莺因为柳条不够茂密而感到遗憾,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对更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这些自然界的不完美,表达了自己希望过上更加自然、宁静的生活的愿望。

4. 寄语朋友与心声:“凭君报语崆峒主,愿借岩西小结庐。”最后两句诗中,诗人请求朋友传达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期盼。他希望在崆峒(这里指一个地方或隐居之地)的西边有一处可以安家的岩洞,表达出诗人对于归隐山林、远离尘嚣的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以一种委婉而深情的方式,展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对于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