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题僧院蔷薇花三首
何人移得在禅家,瑟瑟枝条簇簇霞。争那寂寥埋草暗,
不胜惆怅舞风斜。无缘影对金尊酒,可惜香和石鼎茶。
看取老僧齐物意,一般抛掷等凡花。
忍委芳心此地开,似霞颜色苦低回。风惊少女偷香去,
雨认巫娥觅伴来。今日独怜僧院种,旧山曾映钓矶栽。
三清上客知惆怅,劝我春醪一两杯。
露香如醉态如慵,斜压危阑草色中。试问更谁过野寺,
无憀徒自舞春风。兰缸尚惜连明在,锦帐先愁入夏空。
一日几回来又去,不能容易舍深红。
不胜惆怅舞风斜。无缘影对金尊酒,可惜香和石鼎茶。
看取老僧齐物意,一般抛掷等凡花。
忍委芳心此地开,似霞颜色苦低回。风惊少女偷香去,
雨认巫娥觅伴来。今日独怜僧院种,旧山曾映钓矶栽。
三清上客知惆怅,劝我春醪一两杯。
露香如醉态如慵,斜压危阑草色中。试问更谁过野寺,
无憀徒自舞春风。兰缸尚惜连明在,锦帐先愁入夏空。
一日几回来又去,不能容易舍深红。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僧院里的蔷薇花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花在禅院中的特殊境遇,同时暗含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第一首写蔷薇被移栽到禅院后的落寞。花枝繁茂如云霞,却因身处清静佛门而无人欣赏,只能在风中寂寞摇曳。老僧看淡万物,将它与普通花草同等对待,暗示了在超脱的佛门眼中,再美的花也终归是虚幻。
第二首用拟人手法写蔷薇的"心理活动"。它虽美丽如霞却不得不低头,风中雨里孤寂无伴。诗人联想到它从前在山野间的自由生长,与如今僧院中的冷清形成对比。最后以三清上客(道教高人)劝酒作结,带出借酒消愁的意味。
第三首进一步描写蔷薇的慵懒姿态。花香醉人却无人造访,只能在春风中独自起舞。诗人预见到夏天来临后花谢的凄凉,因此反复前来欣赏,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结尾"不能容易舍深红"直白地道出对绚烂生命的留恋。
全诗通过蔷薇在禅院中的境遇,隐喻了才华被埋没、美好被忽视的人生常态。诗人用"偷香少女""巫娥伴雨"等生动意象,将静物写得灵动鲜活,又在花开花落间寄托了对生命短暂的哲思。最后反复观花的行为,更凸显了对人间美好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