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禅宗修行者内外兼修的精神境界。
前两句"韩柳肺肠,苏黄骨髓"用四位唐宋文豪作比喻:韩愈、柳宗元的品格像肺肠一样深植体内,苏轼、黄庭坚的才情如骨髓般融入血液。这比喻修行者既有深厚学识(韩柳的文风),又有洒脱性情(苏黄的境界)。
后三句转向具象描写:当禅衣(修行者的象征)被点燃(比喻开悟瞬间),香气弥漫天地,连七十二座山峰都因此增添了灵秀之气。这里用"香风匝地"形容悟道后精神境界的升华,而山峰增秀则是说修行者的觉悟能感染周围环境。
全诗最妙的是把抽象修行过程形象化:从积累学识(肺肠骨髓)到顿悟瞬间(点著禅衣),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香风匝地)。就像一个人先刻苦学习,某天突然想通某个道理,整个人焕然一新,连身边事物都显得更美好。这种把精神成长转化为感官体验的写法,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禅悟的奇妙。
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