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成都(锦官城)的驿吏送来一盘新鲜樱桃,引发诗人的感慨。
前两句写樱桃的样子:红艳艳的果子堆在盘子里,又大又饱满,一看就很好吃。这里用“磊落高”形容樱桃堆得高高的,显得很丰盛,也暗示了诗人收到礼物时的喜悦。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感慨:
1. 早就听说四川(西蜀)的樱桃好吃,今天尝到果然名不虚传。
2. 可惜杜甫(少陵)当年在成都时没写过樱桃的诗,不然一定能写出豪迈的句子。(这里隐含对杜甫的敬仰)
3. 吃到新鲜樱桃暂时让人开心,但看着它又勾起对远方家乡的思念。(“感物”指因外物触动情感)
最后两句是情绪的升华:
诗人想到,京城上林苑的莺鸟啄遍了春天的果实,而自己却漂泊在外,思乡之情像春潮一样汹涌。(“滔滔”形容归乡的念头强烈而无法平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面写樱桃,实则借物抒情。从尝鲜的快乐,到对古人、对家乡的联想,最后落在浓烈的思归情绪上。语言朴实,情感层层递进,很容易让人共鸣——就像我们今天吃到特产时,也会想起家乡或某个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