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二

谁能作文冢,反魂为瘗埋。

现代解析

这首短诗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探讨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文字的生死与灵魂。

前两句"谁能作文冢,反魂为瘗埋"可以这样理解:
诗人问:有谁能给文字建一座坟墓?这里的"文冢"不是真的坟墓,而是比喻文字最终的归宿。更妙的是后半句,诗人想象这些被埋葬的文字还能"反魂"——也就是重新获得生命。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坟墓"和"复活"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意象,表达了文字永恒的生命力
2. 短短十个字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从埋葬到重生
3. 引发读者思考:真正的好文字是埋葬不了的,它们总能在读者心中复活

这就像我们现在读古诗,虽然作者早已不在,但通过文字,他们的思想依然活着。诗人用这种巧妙的方式,赞美了文字超越时空的力量。

陈槐卿

陈槐卿,字怀叔,号拂石老人,长乐(今属福建)人。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任上都酒官,与陆游交游。有《拂石摘稿》,已佚。事见《张氏拙轩集》卷五《拂石摘稿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