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太子太傅余公登镇朔楼韵三首 其二

鼓角声高起画檐,坐来霜鬓几茎添。
三边戍久衣重换,二月寒多草尚纤。
胡地牧情嗟易变,汉家兵食恐长淹。
知公不似征西帅,醉下南楼月满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将军在边关城楼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边疆战事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开头两句写老将军坐在城楼上,听到战鼓号角声响彻云霄,看着自己又添了几根白发。这里用"霜鬓"暗示将军年岁已高,"几茎添"这个细节生动表现出岁月流逝的无奈。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边关现状:戍边将士的冬衣还没换下,二月天气依然寒冷,草木尚未生长;胡地的牧民情绪容易变化(暗示边境不安定),朝廷的军粮供应恐怕会长期拖延。这些描写展现了边关生活的艰苦和局势的紧张。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知道这位老将军不像那些好战的将领(征西帅),而是在月光下醉饮南楼,流露出厌战情绪。这里的"月满帘"营造出宁静美好的画面,与前面的战鼓声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将军内心向往和平。

全诗通过声音、景物、细节的对比描写,既展现了边关的肃杀气氛,又刻画了一位心系将士、厌恶战争的老将军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期盼。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能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沉重负担。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