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先南湖寿母图(甲寅)
幽居得胜情,性中有真乐。
南湖奉母地,羡子专一壑。
吾观子养志,所贵在天爵。
娱亲惟节义,菽水岂为薄。
彼苍焉置子,山水聊可著。
岩翠晓窥窗,波光晚摇阁。
氤氲助舞綵,酣适等飞酌。
诗心穷灵奇,觅句如采药。
长生乃固有,仙骨自矍铄。
摛辞散原叟,奥旨匪轻作。
挥毫玉梅庵,妙手试般礴。
杭州咫尺耳,辟地苦自缚。
披图恍登堂,咏叹破寂寞。
南湖奉母地,羡子专一壑。
吾观子养志,所贵在天爵。
娱亲惟节义,菽水岂为薄。
彼苍焉置子,山水聊可著。
岩翠晓窥窗,波光晚摇阁。
氤氲助舞綵,酣适等飞酌。
诗心穷灵奇,觅句如采药。
长生乃固有,仙骨自矍铄。
摛辞散原叟,奥旨匪轻作。
挥毫玉梅庵,妙手试般礴。
杭州咫尺耳,辟地苦自缚。
披图恍登堂,咏叹破寂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母子隐居图景,赞美了平凡生活中高尚的精神追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生活场景
诗中"南湖奉母地"展现了一处湖边隐居地,有翠绿山岩映照窗户,波光在傍晚摇曳楼阁。这些自然景物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母子精神世界的延伸——清晨推窗见山色,夜晚水光与楼阁共舞,连云雾都仿佛在为母亲起舞助兴。
2. 精神内核
诗人强调"性中有真乐",指出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在修养。孝子奉养母亲不追求物质奢华("菽水岂为薄"),而是以高尚品格让母亲欣慰。这种"养志"比富贵更重要,就像珍贵的"天爵"(精神爵位)远比世俗官爵可贵。
3. 艺术升华
后段描写创作状态:写诗如同深山采药般寻觅灵感,长寿源于精神矍铄。末尾"披图恍登堂"说明画作如此传神,让观者仿佛亲临其境,打破了艺术与现实的距离。
全诗核心是说:真正的孝道不在于物质多寡,而在于让父母获得精神上的富足。湖光山色间的平淡生活,因为有了高尚情操而熠熠生辉,这种精神境界比长生不老更珍贵。诗人通过书画艺术,把这种朴素而深刻的生活智慧传递给了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