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甫寄二绝和韵答之 其一

只宜树蕙与滋兰,二月颠风作社寒。
岸柳岂无舒叶者,山梅空有落花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手法传递出对生命力的思考。

前两句"只宜树蕙与滋兰,二月颠风作社寒"说:早春二月本该是种植香草兰蕙的好时节,但反常的狂风带来了料峭春寒。这里"颠风"暗示着天气反常,打乱了植物正常的生长节奏。

后两句"岸柳岂无舒叶者,山梅空有落花看"形成巧妙对比:河岸的柳树难道就没有能展开新叶的吗?(实际上应该有),而山上的梅花却已经凋零,只能看到飘落的花瓣了。这里通过柳树抽芽和梅花凋落的对比,展现了植物面对逆境的不同反应。

全诗的精髓在于:用简单的自然现象,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同样的困境中(如早春寒流),不同的生命会做出不同反应(柳树顽强生长,梅花提前凋谢),暗示人面对逆境时的态度决定结果。诗人似乎在赞赏柳树的韧性,同时也对梅花的早逝流露出惋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