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良夫九曲棹歌图
徐君江海人,雅有山林想。
远游赋幽寻,徘徊脱征鞅。
长揖虹桥仙,飘飘欲偕往。
牵舟溯岸回,著屐缘厓上。
万壑风泉渟,层岩土花长。
采鸾载玉笙,隐隐遗清响。
幻迹杳难穷,真源豁而敞。
永怀紫阳翁,怡然契心赏。
远游赋幽寻,徘徊脱征鞅。
长揖虹桥仙,飘飘欲偕往。
牵舟溯岸回,著屐缘厓上。
万壑风泉渟,层岩土花长。
采鸾载玉笙,隐隐遗清响。
幻迹杳难穷,真源豁而敞。
永怀紫阳翁,怡然契心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徐良夫的隐士形象,展现了他远离尘世、寄情山水的逍遥生活。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人物形象(前四句)
诗人用"江海人"形容徐良夫像江湖一样自由洒脱,说他骨子里就向往山林生活。这位隐士放下世俗事务("脱征鞅"指卸下马车,象征摆脱俗务),在幽静处漫游徘徊,活像个现代人辞职去环游世界。
2. 山水游记(中间八句)
生动描写了徐良夫的探险之旅:他先是拱手告别繁华("虹桥仙"指城市),然后溯溪而上、穿着登山鞋攀岩。诗中"万壑风泉"让人听到山谷里的流水声,"土花长"描写苔藓自然生长的野趣。最妙的是"采鸾载玉笙"这句,把山间回声想象成仙人骑着凤凰吹笙,这种奇幻的比喻让普通爬山变成了神话冒险。
3. 精神境界(最后四句)
诗人说这样的仙境虽然难以常驻,但真正的精神家园("真源")始终敞开。最后提到"紫阳翁"(宋代隐士),是说徐良夫和古代隐士心灵相通,找到了让内心愉悦的生活方式。就像现代人通过露营、徒步来治愈心灵,古人也在山水间找到了精神归宿。
全诗的魅力在于:
- 画面感极强:从登山鞋踩苔藓到山谷回声,像看一部山水纪录片
- 对比巧妙:用"虹桥仙"(城市繁华)反衬"万壑风泉"(自然纯净)
- 古今共鸣:无论古人今人,对"逃离都市、回归自然"的渴望是相通的
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人把一次普通的出游写得像神仙下凡,提醒我们:只要心怀诗意,平凡生活也能变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