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读书

古人竟何之,见此秦时月。
落照青简端,冠履若飘忽。
澹对不相闻,秋风天籁发。
欹枕研至精,凛冽砭吾骨。
鬼神能害名,漏泄受天伐。
蒲柳畏先零,燕石守金阙。
何用此营营,华簪宠短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读书的场景,充满了对古人智慧的追寻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人看着天上的月亮,想到这轮明月也曾照耀过秦朝的先人,不禁感慨万千。月光洒在书卷上,让他恍惚间仿佛看到古人的衣冠身影飘然而过。他安静地面对这些无声的智慧,耳边只有秋风的天籁之音。

斜靠在枕头上研读经典,书中的真知灼见像寒风一样刺入骨髓,让他清醒。诗人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可能会触犯某些权贵(鬼神),泄露天机可能要承受惩罚。但他并不在意这些,就像柔弱的蒲柳虽然害怕早衰,却依然生长;普通的燕石虽然平凡,却也能守护金殿。

最后诗人反问:何必为功名利禄奔波劳碌呢?那些华丽的头饰(象征功名)终究配不上我们短暂的人生。整首诗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人生态度,在秋夜读书时获得了精神上的升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