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秘幽深的云洞景象,充满奇幻色彩和生命力。
开头用"碧洞何眈眈"形容山洞幽深发亮,像张着大嘴靠在山上。早晨云从洞口涌出像呕吐,傍晚云又像被吞回去,把云洞比作会呼吸的活物,非常生动。
"大块气不死"是说大自然永远充满生机,把这个云洞比作"玄牝门"(道家术语,指孕育万物的母体),突出其神秘感。接着描写洞口的怪石像猛兽蹲守,往里走几十步就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让人既害怕又好奇。
最后诗人突发奇想:要是能驱使传说中的"烛龙"(神话中口衔火烛照明的神龙)来探路就好了,这样就能找遍神仙的住所,弄清所有奥秘。全诗通过夸张的比喻和神话想象,把普通山洞写得气势磅礴,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欲望。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