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资礼谪判漳州

白简当年疏,真无愧古人。举朝回气色,中贵失精神。

日月流言事,风霜敢谏身。向来馀万死,此去有孤臣。

别地荆榛满,之官橘柚新。涛驱千嶂雪,花散万家春。

任侠非凌守,虚怀欲近民。临岐绕朝策,为尔重沾巾。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正直官员被贬官的故事,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职场清流被迫调岗"的无奈与坚持。

前四句是回忆高光时刻:这位黄资礼当年写检举信(白简)像古代忠臣一样硬气,吓得权贵们(中贵)都蔫了,整个朝廷风气为之一振。这里用"举朝回气色"形容他一个人改变了官场氛围,就像乌云里突然透出阳光。

中间八句讲被贬的现实:虽然遭遇流言蜚语(日月流言事),但他像风霜中的松树始终挺直腰杆。最动人的是"向来馀万死,此去有孤臣"——明明已经拼上性命多次,这次贬官依然选择独自坚守原则。接着用荆榛(带刺灌木)比喻贬谪地的荒凉,用橘柚新生暗示新环境也有希望,千嶂雪浪和万家春花形成壮美画面,暗示他虽遭打压但精神境界反而更开阔。

最后四句是临别赠言:提醒朋友别仗着侠气欺负地方官(凌守),要放下身段亲近百姓。"绕朝策"用战国典故,暗示虽然给的只是普通建议,但包含着掏心窝子的情谊,所以说到动情处连作者自己都忍不住流泪(重沾巾)。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写出了理想主义者在现实挫折中的姿态:被贬官不意味着失败,只要保持初心(敢谏身),在地方踏实为民(近民),荒凉之地也能开出精神之花。就像现代人常说的"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但诗人用雪浪春花这样生动的画面让我们看见了这种精神光芒的具体模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