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胥口二首 其二

风疑飓母常犹豫,天入南溟本自清。惯见黄湾红日上,忽催铜鼓远山明。

沈沈懒举烟霞笔,每每妨摇海岳精。向老临流还袖手,极留青眼在长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海边清晨的壮丽景色,同时透露出诗人年老后淡泊从容的心境。

前四句写景:海风像在酝酿台风般徘徊不定,但南方的天空依然清澈。诗人早已看惯黄湾(可能是地名)红日初升的景象,此刻阳光突然照亮远处铜鼓山(可能是山名),让群山变得明亮。这里用"忽催"二字,生动表现了日出时光线迅速变化的动态美。

后四句抒情:诗人说自己现在懒于提笔作画(烟霞笔指画笔),也常常不敢惊动这天地间的灵气(海岳精)。年纪大了站在水边只是袖手旁观,但依然用欣赏的眼光(青眼)注视着系着长绳的船只。最后两句尤其动人,既写出年老者的淡泊,又保留着对生活的热爱——虽然不再积极参与,但仍以温柔的目光注视着世界的动静。

全诗通过海天变幻的晨景与诗人从容的旁观姿态,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传递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宁静智慧。就像一位老人坐在海边,静静欣赏着他看过千万次却依然新鲜的日出,这份淡然中的深情最打动人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