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圯上怀张子房

彭城城外佳山水,黄楼楼下日流峙。
浊河混混几时清,长桥落落尚名圮。
每思汉室张子房,一代风云从此起。
秦鹿持角无定踪,楚猴簪冠何足齿。
泗上亭长乃真龙,麾下将军尽虎兕。
邂逅初从运筹策,道义肯负全终始。
壮士金锤博浪沙,亚夫玉斗鸿门垒。
谈兵早师黄石公,辟谷晚学赤松子。
明哲保身信有之,萧相韩侯徒尔尔。

现代解析

这首《过圯上怀张子房》是借古抒怀之作,通过描写彭城(今徐州)的山水古迹,追忆汉朝开国功臣张良(字子房)的传奇人生。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写景怀古(前四句)
诗人站在彭城黄楼眺望,看到浑浊的黄河奔流不息,圯桥(传说中张良遇黄石公的地方)依然矗立。用"混混"形容黄河浑浊,暗喻乱世;"落落"形容圯桥孤高,象征张良品格。

2. 张良功业(中间八句)
用比喻手法说秦朝像无头鹿乱撞,项羽(楚猴)戴王冠也不值一提,只有刘邦(泗上亭长)才是真龙天子。张良从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的铁锤,到鸿门宴帮刘邦脱险的玉斗,再到拜黄石公学兵法,最后功成身退学道家养生,展现了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略和"功成身退"的智慧。

3. 对比感叹(最后两句)
诗人认为张良懂得明哲保身,相比之下,萧何、韩信等功臣结局悲惨,更显张良的高明。用"徒尔尔"表达对其他功臣结局的惋惜。

全诗亮点:
- 善用对比:浑浊黄河vs高洁圯桥、真龙刘邦vs跳梁项羽、善终张良vs惨死韩信
- 典故活用:把"博浪椎""鸿门玉斗"等典故化作生动画面
- 历史观独特:不直接赞颂刘邦,而是通过张良的选择肯定"功成身退"的人生智慧

诗人通过张良的故事,其实在表达一种处世哲学:在乱世中既要建立功业,更要懂得适时抽身。这种思想对现代人如何在复杂环境中把握进退仍有启发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