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思齐上人

两枪未试泠泠水,五鬣长闲淅淅风。
清会几时搔首后,病怀无复曲肱中。
寒云片段浮重巘,白鸟横斜入远空。
一帙逍遥不能解,牛头焚尽待支公(和刻注:上人尝著《逍遥别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上人(即诗中的“招思齐上人”)的生活场景,以及他所处的环境和心情。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每一句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首联“两枪未试泠泠水,五鬣长闲淅淅风”,诗人用“两枪”比喻山间的两座山峰,用“泠泠水”形容清凉的山泉。上人长期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像在清凉的山泉中未被尝试一样,显得有些寂寞。而“五鬣长闲淅淅风”则描绘了山中清风的闲适与自由,这里的“五鬣”可能指的是山峰的五座或山上的五株松树,象征着五株松树在风中自由自在地摇曳,享受着自由的生活。

颔联“清会几时搔首后,病怀无复曲肱中”,诗人感叹上人何时才能享受清闲,也许是在思念往日的时光。这里“清会”可能指的是清静会面,或者是一段安静的时光。上人现在的病态让他无法像往常那样舒适地躺着,这里“曲肱”是指以手肘弯曲为枕,是一种舒适的睡姿。这两句表达的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下生活的无尽感慨。

颈联“寒云片段浮重巘,白鸟横斜入远空”,诗人描述了寒云在山峰间时隐时现,如同浮云一般,而白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这是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诗人用这种景象来衬托出上人生活的环境和心情,同时也象征着自由和希望。

尾联“一帙逍遥不能解,牛头焚尽待支公”,这两句直接提到了上人曾经写过《逍遥别义》,这是一本关于自由和解脱的著作。而“牛头焚尽待支公”则是借用了一个典故,意思是上人希望有人能理解他书中表达的思想,就像支公那样。这里“支公”指的是东晋时期的名僧支遁,他是一位精通佛学和文学的高僧,支公焚香静坐,等待有缘人。这里诗人表达了上人希望有人能真正理解他思想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上人的生活状态,传达了对自由和解脱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和对往日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生活态度。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