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建在高处的亭子(白鹭亭)以及从亭中眺望的壮阔景色,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1. 开篇点题,气势开阔
前四句直接交代白鹭亭的位置和视野:它高耸于城头,因白鹭洲得名。推开窗户,两条江水奔流眼前,万千景色扑面而来。这种写法让读者瞬间感受到亭子的高远和视野的辽阔。
2. 动态的自然画卷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笔触描写眼前景物:
- 风浪中仿佛藏着鱼龙(形容波涛汹涌)
- 雾气笼罩的沙洲随云烟变幻形态
- 一只飞鸟掠过钟山(南京的地标)
- 一叶扁舟顺流漂向吴地(苏州一带)
这些画面有远有近,有动有静,像一组电影镜头,充满生命力。
3. 借景抒怀,余韵悠长
最后四句转入抒情:闲人(诗人自称)本想来散心,却因凭栏远眺而触发了古今兴亡的惆怅。他默默凝视长江,只见寒潮涨落,亘古不变——这里用潮水的永恒反衬人事的短暂,留下淡淡哀愁。
全诗亮点
- 画面感强:每一句都能在脑中形成清晰图像,如"孤禽点钟山"像水墨画中的点睛之笔。
- 情感自然:从赏景到感怀的过渡不着痕迹,最后用潮水自来自去的意象收尾,含蓄又有力。
- 语言精炼:如"风涛豢鱼龙"的"豢"字(本义饲养),把风浪比作喂养龙鱼的势力,新颖生动。
诗人通过这座亭子,让我们看到了自然的壮美,也感受到了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