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厓山吊古》通过历史典故抒发亡国之痛,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写南宋灭亡时的悲壮场景——大臣们跟随小皇帝跳海殉国("从龙入海"),全国上下都被北方蒙古的风暴("朔漠风"指元军)摧垮。用"吹不焰"形容复国希望像将熄的火堆,怎么吹都燃不起来。
第二句用"旅行"暗指南宋残部在海上漂流仍想反抗,但"合尊"(指宋元两朝皇权交替)道出残酷现实:汉族政权已变成异族统治。唯有厓山海战的英烈("俎豆公"指被祭祀的英雄)千年来受人祭奠。
最后诗人发出痛心质问:那些殉国的君臣母子(小皇帝和太后)的冤魂在上天控诉,为什么龙宫里没有精卫(填海复仇的神鸟)来为他们报仇?这里用"精卫"暗指反抗力量消失,表达对民族气节失落的悲愤。
全诗用"火苗熄灭""海上漂流""精卫缺席"这些鲜明意象,把亡国之恨写得既悲怆又充满画面感。最后一句的质问尤其震撼,把历史悲剧升华成永恒的民族之痛。